载人航天精神托起的不仅是飞天梦想

1970-01-01来源:付毅飞 0 0
摘要东京奥运会期间,“太空出差三人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从空间站发回视频,对参加奥运会的体育健儿表达了祝福。随后,多位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通过视频方式感谢航天员们在太空中的关注,并表示载人航天精神也一直激励着他们。

  航天人经过技术分析和风险评估,认为完全具备进一步跨越发展的条件,从而建议中央调整原来的计划安排,直接发射8吨级的目标飞行器,兼做空间实验室,一并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手动交会对接、中长期太空驻留的第二步目标。

  首次新增挠性惯性测量组合、首次使用迭代制导技术、首次采用冯·卡门曲线整流罩……面对全新的技术和设备,7000余名参研参试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8次火箭总检查,234种故障预案处置演练,在不到20天里全部一次性顺利通过。天宫一号的控制系统、能源系统、动力系统……从里到外、从大件到细节,使用了超过80%的新设备新技术,远高于新研航天飞行器不超过30%新技术的惯例。

  当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在火箭托举下升空。在此后数年间,为载人航天工程创造了中国奇迹。

  “把舞动国旗的画面,作为我们的永别”

  航天员是载人航天活动的先锋。除了像其他人一样付出时间和精力,他们还要随时准备奉献自己的生命。

  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踏上飞天之旅。他们花费近两天时间完成了在轨准备工作。9月27日,翟志刚打开了飞船舱门,在太空迈出了中国人的第一步,成为世界上第354个出舱行走的航天员。

  突然,轨道舱里响起急促的警报:“轨道舱火灾!轨道舱火灾!”语音被设置为女中音,在天地两端听来却惊心动魄。翟志刚事后回忆,当时觉得自己的头发一下竖了起来。

  值守在返回舱里的景海鹏一面检查系统,一面跟刘伯明判断排障,同时向地面发出了报告。

  刘伯明一时也搞不清状况,但他做了决定。在地面飞控大厅里,工作人员听到了航天员的对话:

  刘伯明:坚持,反正任务我们继续。

  翟志刚:明白。

  刘伯明:着火我们也来不及了,不管了。

  翟志刚:成!

  按计划,翟志刚出舱后要先把固定在舱外的一件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取回舱内,而刘伯明调整了步骤,直接将国旗递了出去,翟志刚心领神会。通过电视信号,全世界观众见证了这面由科技人员绣织而成的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

  经确认,这是一次有惊无险的误报。返回后,三名航天员道出了当时的想法:“如果回不来了,就把这舞动国旗的画面,作为我们的永别吧。”

  仅用20多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已进入空间站时代。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载人航天精神不仅托起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也将激励国人胸怀梦想、脚踏实地、自立自强,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笃定前行。

责任编辑:李涌

下一篇:巴基斯坦接收中国供应“新冠疫苗实施计划”首批疫苗
推荐热文
  • 验证码: